吃得多、餓得快?
篩查這3種疾病
很多兒童在發(fā)育時期,吃得多、消化快是屬于正常生理現象,機體系統(tǒng)功能正常,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成長發(fā)育,但是部分成年人群體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飲食結構改變情況,如明顯的吃得多、餓得快的現象,需多看看是不是這些疾病造成的?

消化性潰瘍,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,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,常表現為胃酸分泌過多,胃排空過快,尤其在空腹時上腹表現為劇烈疼痛,就會出現不斷進食卻有不停被消化的明顯感覺,以至于常出現吃得多消化得也快的情況。

此外消化系統(tǒng)出現病理性障礙,還可伴隨產生口臭、大便不成形,以及出現基礎代謝率加快、食欲亢進等情況,有明顯的進食欲望、吃得多,但同時伴隨代謝加快、饑餓感增加等。

對于糖尿病的病人,其明顯出現的癥狀是“三多一少”,也就是多飲、多尿、多食和體重下降等表現,其中患者容易表現為進食量明顯增加,容易餓得快,也就是出現易饑、多食等病癥,此外還可表現為外周機體組織對葡萄糖利用障礙,以及其血液中的血糖水平明顯升高,應積極進行血糖監(jiān)測。

甲狀腺激素在血中分泌過多,也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,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高代謝癥候群,如食欲亢進、大便次數多、脖子粗大、多汗怕熱等,同時患者代謝率升高,容易伴隨出現多種不良癥狀,如大便稀溏、睡眠不佳、情緒不穩(wěn)定等,應積極進行甲狀腺超聲檢查等。

除了病理因素外,生理因素也可導致機體吃得多、餓得快的情況出現,部分人群如長期從事體育運動者,其基礎代謝率相對比較高,此外還可與攝入量等有一定關系。

常見可由于攝入碳水化合物比較少,以及蛋白質攝入比較少等導致,所以應多樣化補充食物營養(yǎng)如肉類、谷類、蛋白質等,給機體提供充足的能量,供給機體系統(tǒng)組織正常的運作。

精神壓力大可導致機體系統(tǒng)功能、胃腸道功能等紊亂,如過快的胃腸道蠕動,易減少機體對營養(yǎng)吸收,出現大便溏稀等情況,同時睡眠不佳或熬夜等,也會引起機體代謝功能紊亂,增加肝臟、胃腸負擔等。
除了疾病篩查,日常應該怎么辦呢?
在日常生活中,部分人出現不正常的飲食結構改變,如出現吃得多、餓得快等情況,發(fā)生長時間的病理性飲食改變,應積極到醫(yī)院進行疾病篩查。如果是消化性潰瘍引起的,應積極進行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桿菌檢測,常見由于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病癥,可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進行治療,如果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,可使用相應藥物進行感染菌群根除治療,消化性潰瘍一般使用三聯(lián)或四聯(lián)療法。

如果是糖尿病引起的,應及時進行血糖監(jiān)測,或到醫(yī)院進行糖化血紅蛋白、糖耐量測定等檢查,積極控制飲食、控制體重,運用胰島素等藥物進行有效的血糖轉化,或結合其他降糖藥如二甲雙胍等,使血糖降低至正常范圍內。 如果是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,可使用相應的抗甲狀腺藥物如甲巰咪唑、丙基硫氧嘧啶等,抑制甲狀腺激素過多轉化或合成,此外應積極配合進行血液分析、甲狀腺功能測定、肝腎功能檢測、甲狀腺彩超等檢查,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藥物或手術治療。

如果是由于長時間劇烈運動等導致的飲食結構改變,可以多主動進行碳水化合物補充,多進行高蛋白飲食、主食以谷類為主,進行適當的能量補充,此外還應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蔬菜和水果,為機體提供充足營養(yǎng)。
如果日常生活中,出現異常的飲食改變,積極篩查出現飲食結構紊亂的原因,進行及時地調理或治療。如對相應病癥進行對因治療,或進行多樣化營養(yǎng)補充,適當運動鍛煉等。從中醫(yī)角度,如果是由于胃熱、胃火亢盛等導致出現吃得多、餓得快的情況,也可輔助部分中藥或中成藥進行治療,如使用清胃散、竹葉石膏湯等方劑進行加減治療,以及其他方式等進行有效輔助,幫助其恢復正常的飲食。
備注: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,僅作知識科普使用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
